《西方国际政治学:历史与理论》一书,是王逸舟博士的新作(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4月出版)。全书共18章,51万字,是我国国际关系研究理论界最新的一部力作,也是王逸舟继《当代国际政治析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之后,写出的又一本全面系统研究当代国际政治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的专题作品。
作为国内第一部系统全面评析西方国际政治学的专著,王逸舟的这本书有着重要的理论学术价值。其主要创新与贡献是:
上部《历史:非线性的扩展》,以新的叙述方式和阶段划分,在国内学术界第一次全面而系统地勾勒了西方国际政治学这门学问自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至今的80年历史。王逸舟将国际政治学在西方的沿革区分为六个各有特点又相互联系的时期,即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分别占据上风的时期、科学主义和全球主义先后盛行的时期,以及后现代思潮泛起和后冷战研究风行的时期。针对过去的某些看法,作者特别强调:“西方国际政治学的发展历史,绝不是一种线性式的拓展、单一理论学派的扩张,或者统一范式的加强,而是从比较单调到比较多色的变化,是从少数学派焦点向多元主义扩散的过程,是从‘替代式’发展朝‘互补式’延展的渐变。”在《历史》的起始和末尾,作者还分别探讨了西方国际政治学产生的历史背景与理论准备过程,分析了美国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在这门学科中占据的主导地位及其原因、后果,从而站在一个更广阔的角度展示了国际政治学从幼稚向成熟的演进。
下部《理论:不对称的支点》,在当代西方国际政治学“森林”众多的分支里,精选出较有代表性的十余种学派,仔细介绍和剖析了它们的主要思想家及其见解、研究架构与方法论特性、学派创新和理论缺失,并且在其中一些主要章节探讨了它们对中国国际政治理论研究的启示作用。《理论》在取舍上有两大重点:一是创新明显、影响广大的学派、人物或思潮,一是二战以后,尤其是近20年崛起的流派理论,它们中包括:结构现实主义,结构自由主义,国际社会理论,国际制度理论,国际周期理论,国际政治经济学,学习进化理论,世界体系理论,生态政治论,女权主义和批判理论等等。这些理论学派中的多数,是我国国际政治学界过去很少研究,甚至完全没有接触过的。
从学术规范性和“与国际接轨”的要求出发,作者不仅广泛利用了国内外能够见到的图书资料,而且在写作时对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专有名词做了认真的考证和详实的注解。据不完全统计,全书共有注解720余条,直接参阅和引用的各类书籍320多本,“索引”中涉及到的人名、地名和专有名词有近750个。这本书文献的翔实和文本的新鲜,在以往国内国际政治学界的研究成果中均是不多见的。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国际政治学在中国众多学科中仍然是一个相对落后的专业,不仅研究面不如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宽,而且对这门学科的知识发生学(所谓“理论的理论”)的讨论更是少而又少;该书则特别重视学科对象和方法论的介绍与评价,几乎把三分之一的篇幅用于对不同时期不同学派及其代表人物研究特点的讨论。作者在书中把所谓“范式转换”(theparadigmtransitions)作为西方国际政治学不同阶段转换的枢纽,对主要的研究方法论做了重点阐述;他还指出:“尽管中国国际政治理论研究取得了很大进步,但离国外同行,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同行仍有不小的差距。这里指的是研究的精细程度、分析的深度和广度,以及提出和思考问题的学问方式。”《西方国际政治学:历史与理论》一书,用自己的严谨风格和“学问方式”,在追赶国外先进水平方面做出了值得嘉许的努力。